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0-22 00:03 分类:政治常识 浏览:1081 评论:0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是以二者的分离为条件的,二者是矛盾统一体,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
3.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的实体。
具体劳动: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4.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3.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决定商品在流通过程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1.价值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分一次或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价值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价值增殖。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不同阶段,最后又回到它原来形态的整个运动过程。
资本循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种资本形式。其中第一、第三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属于生产过程。所以,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
三个阶段 | 购买阶段 | 生产阶段 | 销售阶段 |
三种资本形式 | 货币资本 | 生产资本 | 商品资本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为了攫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的剥削程度。
取得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利润: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检验企业生产经营好坏、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利润是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一个客观经济范畴,是剩余价值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表现形式。
平均利润:投入不同部门的同量资本获得的等量利润或职能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占社会总资本的比例。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平均利润理论揭示了工人受全体资本家剥削的事实,从而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经济根源。
(点此标题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标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政治常识排行
- 搜索
- 最新信息